期刊简介

  本刊是经国家科委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文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职业与环境卫生、预防医学职业病临床、安全环保等工作的科研人员,高等院校的师生,工矿医务人员,以及职业卫生、安全环保、劳动保护领域的管理人员。

            

首页>工业卫生与职业病杂志
  • 杂志名称:工业卫生与职业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 主办单位:鞍山钢铁集团公司
  • 国际刊号:1000-7164
  • 国内刊号:21-1147/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全国优秀科技期刊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杂志2001年第02期

职业有害因素对自然流产影响研究中某些问题的探讨

周树森

关键词:职业有害因素, 自然流产, 职业流行病学, 生殖损伤, 有毒化学物质, 胎儿娩出, 流行病学研究, 观察指标, 先天缺陷, 物理因素, 生殖结局, 生殖功能, 生物因素, 宫内妊娠, 发生频率, 调查研究, 存活胎儿, 样本量, 流产率, 可识别
摘要:在生殖职业流行病学研究中,自然流产是观察职业有害因素所致生殖损伤的重要指标之一。母亲孕期接触某些有毒化学物质、物理因素及生物因素均可导致自然流产的危险增高[1]。国外报道,人群中临床可识别的自然流产率为10%~20%[2]。因其发生频率远高于先天缺陷等不良生殖结局,用较小的样本量即可研究某种有害因素对生殖功能的影响,故自然流产是一个较敏感的观察指标。现就生殖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有关自然流产的某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1 自然流产的定义  WHO1970年对自然流产的定义为:妊娠28周以前非故意终止的宫内妊娠,胎儿娩出时已死亡。由于目前在28周以前娩出的胎儿存活率的提高,1977年WHO推荐的自然流产新定义为:在娠妊22周末之前娩出的非存活胎儿,体重低于500 g[1]。